从银行跳槽到保险,我收获了什么?

1 9265
作者:苏文力
在上海跟一帮多年没见的老同事相聚。很快话题就聚焦到了我当年跳槽的事情上了。大家好奇咱原本干的好好的,怎么就突然辞职了。跟现在职场人士跳槽是常态不同,那时人们基本上是一辈子为一家组织服务。
决定换个环境
成功完成了行里新一代系统的开发上线后,咱在业内赢得了一些名声。不断有猎头来挖角,许诺诱人的职务和薪酬待遇。出于好奇,有选择的见了几家。了解一下自己的价格行情,增加阅历体验。不过内心并不真的想走。
一方面当时的工作环境特别好,干活非常顺,领导支持,团队给力,与业务部门的协同很默契,成就也多;再就是那段时间自己成长提高的很快,每天都过的特别充实。可几年之后,感觉日子有些沉闷,成长也没那么快了。
叔本华有一句话:“生命就是一团欲望,得不到就痛苦,得到了就无聊”,特别体现了咱的状况。当工作终于步入了正轨,自己却觉着缺乏了挑战。尝试做些突破,却被环境条件所限制,无法得偿所愿。
另一个因素也在影响自己的心态。花了很大精力培养的干部,有些刚用得顺手了,就提出要离职。又不想耽误别人前程,且自认为离开谁都行,也就统统放行。接着就是重复整个培养人过程,心里难免有些怨气。
越来越多的面对离职的情况,经历被抛弃的心理过程。终于有一天,感到厌倦了。既然不想如此被动,或许应该考虑一下主动离开的选项。从那一刻起,算是给自己发了跳槽许可证,开始认真考虑跳槽的事情了。
走另一条路的基础,是搞清楚自己真正追求的目标。咱想要的是更为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职业生涯体验。决定采取骑驴找马的策略,保持着良好的心态,等待机会的出现。期间也有一些银行来找,因不想重复过往的工作内容,就果断放弃了。
一天接到一位女士打来的电话,自称是媒体人,曾听过我的一次演讲,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想与咱当面交换看法。本想电话中聊几句就算了,可架不住这位坚持。见面发现来的还是位大美女,好感度上升,聊得挺融洽。
很快切入到正题,其询问我是否介意去保险公司就职。该提议让咱感到挺意外,但仔细想想,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。虽然是要进入全新的领域,但还属于金融的范畴,仍然能发挥自己原有的知识、技能和经验。
这位还有另一个身份,在一家民营保险集团公司任职。这家公司成立没几年,但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,已经居于行业前十的市场地位。为了更好的创新发展,想通过引进银行的人才,实现跨行业的知识转移。
这刚好满足了自己对新岗位所期待的新鲜、有趣的要求。不但是未接触过的行业,还是民营体制。或许有机会接触到很多新东西,做些不同的尝试,发挥出更多自身潜能,获得不同的体验,更好的成长。
跟这家保险公司的老板见了面。重点了解该公司的文化战略,以及对自己的期待。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和目标追求,以及对一些问题的看法。得知岗位是进入公司高管层,负责创新板块的工作。双方对未来创新的方向判断很一致,价值观也基本相同。
老东家当时的发展势头良好,正值市场影响力的巅峰。公司牛连带员工也显得优秀。其人才济济,并不缺咱这一个。新公司则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,咱恰好可以提供其所需的东西,体现出更大的价值。
觉着过去是个不错的选择。可开弓没有回头箭,真要下决心还是有些犹豫。一方面离开熟悉的体系和同事,心里十分不舍;再就是担心万一在新东家无法打开局面,不但没有面子,后面的职业生涯也要走下坡路。
继续留下来,就如同走在一眼能看到头的大道上,实在提不起兴致。内心是想走另一条充满未知的曲折小径,更有新鲜感,也更吸引人。刚好看到一篇文章里的一段话,大意是在探索的道路上摔跤,无非就是躺在地上,换个姿势欣赏这个世界。
心里就此平静了下来。即使在新东家呆不下去,自己还是有信心,找到其他适合自己的公司,生存肯定有保障,无非是换一种活法。内心好像有种呼唤,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,去开拓生命的新空间,免得将来后悔。
平和的离开
对方认为咱就是其要找的理想人选,很快就正式给了录用通知。这时我在行里所负责的工作,刚好完成到一个阶段,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咱没有辜负行里的信任和期望。此时应该是比较理想的退出时机。
咱比较重视制度建设,知识经验的提炼积累和文档留存,强调人员的培养锻炼。相信只要行里安排其他人接手这一摊,继续走既定的路线,这些积累都将发挥作用,基本不会对部门的工作造成影响。
终于下定决心,找主管行领导提出辞职请求。看上去领导似乎有些不爽,可还是很耐心的倾听我的想法,并表示理解。接着指出行里大领导正面临变动,这个时点上提出离职,有些不妥。既然领导这么说了,那咱就先缓缓。
领导接着询问了新东家岗位和薪资待遇的情况。认为对方给出的价格实在缺乏诚意。强调从他手下走的人,都不会低于某一特定的价位。劝我还是别走了,继续为行里效力。这个待遇问题,刚好可以作为回绝的理由。
对于薪酬咱还真没太关注。一是缺乏谈薪的经验,再就是也没做功课,不太了解保险市场的行情。不过咱清楚,自己的价格,取决于能够创造出多大别人无法提供的价值。只有能做出足够大的贡献,才有资格获得好的薪酬。
若没实力,谈来好薪酬,也待不长。有实力,即使对方给的不够,市场最终还是会发挥作用。一定还有其他公司来挖人,从而兑现你的价值。当然一开始的薪酬定价就符合市场状况,对大家都省事。领导的提醒非常及时。
将向领导请辞的结果回复给这家公司。讲了近期行里的情况,也谈到了薪酬问题。对方老板看起来早就料到没那么顺利,鼓励我继续争取,并在薪酬上表现出了更大的诚意。可咱实在不想给大领导添乱,事情就先放下了。
过了一段时间,在行里的一次会上,旁边的老总告知其正在办理辞职手续。这位跟随大领导多年,对行里情况比较熟悉。既然其走不会影响大领导的仕途,而且已经得到了批准,那咱的离开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赶紧又去找分管行领导,讲了对方公司的确很有诚意,薪酬给加了,咱算没给领导丢脸。而且行里最近有其他相同级别的干部正在离职,咱并非个例。见咱去意已决,领导知道多说无用,就让去找大领导谈。
大领导得知我要走,表示十分可惜。指出职业生涯的最后十年,应该以稳健为主,不太适合再出去闯荡了。认为整个保险行业的资产规模都不到行里的一半,一家新保险公司肯定实力有限。认为最佳选择应该是留下来。
可咱之所以要走,就是不想过安稳日子。一个不成熟的行业和公司,意味着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,正合我意。见咱不为所动,大领导随口引述了鲁迅的文章《过客》中的桥段,劝我考虑清楚再决定。
回去后从网上找来这篇文章,仔细阅读体会大领导的用意。自己的确很像一名过客,正走在旅行的岔路口。选择的方向可能充满鲜花,也可能是坟墓。既然想要的是探索本身所带来的新体验,也就愿意接纳所遇到的一切了。
正式提交了辞职报告。行里也很快成全了咱的愿望。将自己离职的消息,告诉部门内的同事。大家听到后都觉着不可思议,前期完全没有一丁点迹象,居然说走就走了。这一变化肯定给大家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冲击。
真诚的解释了自己离开的原因,感谢大家多年来的支持,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把这份事业继续做好。也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祝福。曾经一起共事的美好时光,就这样戛然而止,只能深深的珍藏在心里。
离职过程中,有件事做的很不妥,至今想起来还极为自责。居然没有提前找人力资源的老总当面说明情况。平常跟其关系还挺不错,人家给了很多支持。于公于私都应该先打个招呼,可咱居然就这么糊涂,完全就给忽略了。
开启新征程
离开原东家只是第一步,重要的是在新东家立住脚,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的转变和提升的目标。新东家肯定对咱有所期待,很快就感受到了压力。这需要咱尽快表现出即战力,也就是“来之能战”并“战之能胜”。
可在情况不明的时候,冒然采取行动,只会把事情搞的更遭。决定对所分管的工作,延续原有的做法,依靠现有的干部队伍把事情先干起来。在具体工作中,了解情况,适应新环境,争取有所作为。
理解掌握公司的企业文化最为重要。不只是宣传标语字面的意思,而是其本质内涵。观察大家平常的做事方法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,体会大家不明说,却默认的行为准则。再就是认真学习公司的运作体系和制度规则。
新东家的体系和运作模式,与自己过去所习惯的大不相同。一开始还有些抵触心理,但很快意识到自己过去的经验并不一定就适合当下的环境。若轻易提出不同意见,将带来排斥反应,给自己融入新环境制造麻烦。
不断提醒自己,存在既合理,先接纳下来,让自己适应现实。在此过程中,尝试寻找可以证明自身价值的机会。不是着急想着实现自己的抱负,而是盯着新东家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,争取能做出一些贡献。
通过在工作中认真观察,发现细节上的一些不合理之处,询问其背后的原因,探索可以改进的机会。没有想要憋大招,而是寻找能尽快见效,体现自己独特优势的地方,迅速采取行动,争取有所突破。
咱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银行过来,加之在原有组织里积累的很多先进理念和经验,眼界和思路都有所不同,拥有外乡人效应。不过也要尽快证明自己那一套是管用的。一旦这些东西不灵或不新鲜了,该效应也就维持不下去了。
好在咱还算给力,在比较短的时间内,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证明咱还是配得上这个岗位的。一晃在这家公司干了十年,基本实现了来时的目标。不但经历了不同的职业体验,更得到了比较好的锻炼成长。
新公司里引进了不少人才,许多没多久就离开了。公司请人来,是想让企业提升到更高层次上。干的好,达到一定高度,你就是公司基准品质线的保证,就能够留下来。若无法让公司提高,也就失去了留下来的理由。
公司没有责任对你的职业生涯负责。其只是为你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。若发现达不到要求,就会毫不犹豫的换人,没有任何心理负担。虽然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,但恰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。
跳槽中常犯的错误,是相互间缺乏足够的了解。有时是双方沟通不够,更多则是跳槽者想要获得职位,故意迎合新东家的意愿,造成过度承诺,还没到岗就已经背负了巨大压力,一上任就动作走形。
再就是高估自己。自信的认为能解决新东家多年搞不掂的问题。没有深究前面失败的原因和教训,简单的认为是别人水平低。可实际情况大多并不简单,来了之后才发现自己也搞不掂,结果是重蹈覆辙,甚至更难看。
一些大厂来的人,失去了曾经的体系依靠,很多想法都无法顺利实现。加之来之前新东家所承诺提供的资源,并不能轻易获得。很快就会感到陷入了难以挣脱的泥潭。雄心勃勃的来,灰头土脸的走。
这次职业生涯唯一的跳槽,还算成功。固然有很大的运气成分,但也有做对的地方。首先是目标明确,一切围绕着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好的发展;其次是能够为老东家着想,尊重其利益诉求;再就是比较有自知之明,不勉强改变新东家现状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4-5-11 16:48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观点新颖,值得借鉴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加入我们,

发现科技可以让生活更美好...

立即注册

如果您已拥有本站账户,则可

推荐阅读

© 2001-2024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